每当夏季来临,泳池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休闲和避暑的场所。由于泳池是公共场所,经常是大量人群公用。为了提供游客一个安全洁净的泳池环境,往往经营者会添加游泳池水处理药剂来对水质进行净化杀菌。
由于泳池水接触的人数较多,池水会受到游泳者自身所带细菌的污染;因此,在泳池的水中会包含各类细菌。当在池内游泳时池水不慎进入游泳者的口腔甚至是不慎喝入泳池水时,假设池水不卫生,那么就会造成不适,也有可能引起疾病;情况严重者会引起伤寒、梅毒、赤痢等病的传染。为了保证泳池水质安全,保护游泳者的身体健康,给泳池配备必要的池水消毒杀菌装置和采取必要的池水处理药剂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游泳池水处理药剂种类也是多样化,主要的种类有哪些:
游泳池常用的消毒药剂主要有:消毒剂、絮凝剂、杀藻剂以及PH调节剂。这里我们为大家简单做以介绍:
一、消毒剂分为漂白粉、次氯酸钠、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二氯海因、二溴海因;其中常用的就是漂白粉和次氯酸钠。
1、漂白粉——呈白色或灰白色是由次氯酸钠与氯化钙氢氧化钙混合而成的物质,一般是颗粒或者是粉末。它带有明显的刺激性气味,并且极易产生化学反应,具有较强不稳定性。在泳池水中加入漂白粉具有杀菌漂白的作用。
2、次氯酸钠——次氯酸钠是一种较危险的强氧化剂,一般多为淡黄绿色或是无色液体,具有较强的杀菌效果。
二、絮凝剂
常用的絮凝剂主要有氯化铝,明矾,硫酸铝等
1、聚合氯化铝——呈黄色、灰黄色或者红黄色,粉末或颗粒;聚合氯化铝水溶性较强,在水里迅速溶解,并分解出氢氧化铝胶团,使水里的杂质附着成团沉淀,使水澄清;在碱性水里絮凝效果更好。
2、明矾——白色固体或颗粒,偏酸性,在水中与氯化铝原理相同。
3、硫酸铝——白色片剂或颗粒,在水中与氯化铝原理相同。
三、杀藻剂
目前杀藻剂的种类很多,但常用的还是以硫酸铜为主。硫酸铜又称孔雀石绿,美丽的蓝色颗粒,基本无味,投药后水体会呈现乳白色,逐渐转为蔚蓝色,但使用次数不宜过多。
四、PH调节剂
1、盐酸——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呈酸性,用以中和水体的碱性。
2、碳酸钠——又称纯碱,白色粉末,呈碱性,用以中和水体酸性。
3、碳酸氢钠——又称小苏打,色泽,性质同碳酸钠。
目前应用于游泳池的消毒剂有漂白粉、漂水(次氯酸纳)、液氯、三氯异氰尿酸(TCCA)。
1、漂白粉:它是次氯酸纳、氯化钙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为白色至灰白色的粉末或颗粒。有显著的氯臭,性质很不稳定,吸湿性强,易受水分、光热的作用而分解,亦能与空气中的CO2反应。水溶液呈碱性,水溶液释放出有效氯成分,有氧化、杀菌、漂白作用,但有沉渣,水表面有一层白色漂浮物,对胃肠粘膜、呼吸道、皮肤有刺激,并会引起咳嗽和影响视力。
用量:每1000m3约20~30Kg。
2、漂水(次氯酸纳):为烧碱溶液通过氯气而制得。其有效含氯量大于(等于)10%(国家标准),其余90%为盐水,。是无色或淡绿黄色液体。它可与水无限比例混溶,一般来说,商品漂水有效氯含量参差不等都低于国家标准。
漂水呈碱性,当遇热、遇光、遇还原性物质、遇有机物易爆炸分解,属于强氧化剂类危险品,在光合作用下迅速分解成氯化钠、氯酸钠和氧气,次氯酸钠在水中PH值大于6.5时就开始电离分解成大量Na+(钠离子)和CIO_(次氯酸根),在碱性环境下,次氯酸根杀生效果很差,只有次氯酸的1%,显然如果能稳定次氯酸,使其不能离解为次氯酸根,则杀菌效果可以增加99倍。
因此,近年来,开发出的三氯异氰尿酸(TCCA)逐步取代了漂水。
3、三氯异氰尿酸(TCCA)
三氯异氰尿酸(TCCA),别名强氯酸,白色结晶粉末,亦有加工成粒状、片状,是有机氯类消毒剂,不易分解,在干燥环境里保存1年,其有效氯含量仅降低1%,三氯异氰尿酸(TCCA)水解过程中几乎全部以次氯酸形式存在,次氯酸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使病源菌的蛋白质氧化变性致死,因次氯酸分子小,穿透能力强,因此,其杀菌效果就高,据测定,在同样浓度下,
杀菌力比漂水强80~100倍。
另外,TCCA药效持续时间长,具有氧气的消毒作用,能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下水后沉淀速溶等优点。
加药量每m32~3克。
4、液氯
液氯是一种危险性较大的巨毒气体,储存、运输、使用均需要专用设备和专业人员,使用该药极易发生人身安全事故,且氯气易泻出液面、有臭味、污染环境,游泳池已很少使用。